每次写总结的时候,总是纠结于“要不要把上课情况也总结进去呢”
没有得到名师教课的机会,完全是自己的责任;至于这里的课本身其实也是挺有听头的,前面日志已经提到过
但是上课的情况总是不佳:比如今天网络课,完全无心听课,只注目于自己携带的书本,结果下课时的当堂作业要靠查百度才能勉强完成
而看书的情况也不尽如人意;我至今没法做到在上面有人讲课的情况下完全安心看书。
很早以前就决心,无论课上自己做什么,一定要取得对得起这份精力和时间的进步才是。而之所以倾向于尽量到课,并不是出于所谓的“山东学生习惯”之类的事情,而是有我自己独特的原因:
我没法在课堂以外的环境里交到朋友
从小到大,一直过着以上课为主的生活,至今心境也未曾改变过。一想到一年或半年之后,大家每天只能呆各自的实验室,缺少了共同的生活作息与见面环境,再也无法与各路同学们方便交流,真是觉得难以适应。
这么看来的话,实际上自己余下的学生生活已经所剩无几了。这便是我到课的特殊意义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说到生活作息,不得不提到一个奇怪的情景:
每当下课恰逢饭点时,我在食堂吃饭,却鲜有碰到一同上课的同学。按理说,下课后直接吃饭应该是大众的选择,而线路也只有固定的几条。注意观察了多日,也尝试了不同的路线,却得到了相同的结果,只能说是大家的时间安排实际上已经很分散了
今天对迎新晚会进行了彩排,我的琴是直接输出到音响的,效果非常非常糟糕。可能是音响那边有硬件混响之类的处理吧,也可能是声放质量不好。给朗诵伴奏时速度没把握好不说,音量调的太大了,弄得学姐都过来亲自跟我说要调音量,真是好失误
不过还有更糟糕的情况:强哥的吉他尽管离话筒足够近,却还是完全听不到声音。作为节目的发起者,我觉得他来担任节奏吉他这个职位真是太浪费了:内容既枯燥,乐曲中的地位也高不过键盘。说来以前的合奏,也是我负责旋律,另一人负责伴奏与节奏,每每都有很过意不去的感觉。
希望明天能够顺利,对了我还在为服装发愁,选衣服苦手啊= =